第(2/3)页 他知道自己提出开设报刊的事,对刘三吾的冲击很大,但在他看来,眼下时机已经成熟了,天下从来都不缺舞文弄墨的人,但却是有太多颠倒黑白、混淆视听的文人了,若是不将这些害群之马,从天下的舆论场驱赶出去,天下的风气就好不了。 舆论的高地,朝廷不占领,就会被别人占领。 这是不该被容许的。 刘三吾怔怔的看着夏之白,只感到头皮一阵发麻。 他们翰林学士是储才立传的,不是去当个传话筒的,而且这一定程度,已是越权了,抢占了一部分官员的权利,这还不引得翰林院成为众矢之的? 刘三吾摇头,劝说道:“我知道你心是好的,但有的事,不能这么想当然,朝廷对于政策的颁布,一直都有一套自己的规章,岂是我们能专权擅改的?而且我们这么做,岂不是在为自身树敌?让负责相关事宜的官员生出不满,那岂不是会引起朝廷纷争,此事断然不可。” “夏大学士,听老夫一句劝,莫要做不该做的事。” “我等只是翰林学士,做好自己分内事就行了,强行插足其他事,不仅得不到朝廷赏识,更可能会为自身招来祸事。” 刘三吾苦口婆心的劝说起来。 他还是不希望夏之白因一时冲动害了自己。 “刘夫子,你说的这些担忧,我都有考虑过,但我等文人,一生所求,不就是为天下发声吗?以天下为己任吗?陛下在朝二十年,在这二十年里,天下已出现了多少次贪墨大案,陛下杀得人少了吗?” “为了斧正天下的不良风气,陛下颁布了《大诰》、《大诰续编》等书籍。” “这些书不少都是夫子写的序,其中便深刻的写着‘斯上下之本,臣民之至宝,发布天下,务必家家有之,敢有不敬而不收者,非吾治化之民,迁居化令归,的不虚不’。” “夫子在书中写的明白,怎么到了做实事时,却一下变得瞻前顾后起来?” “这岂是文人作风?” “不过夫子也看得出来,陛下颁布的《大诰》,起到的效果微乎甚微。” “主要原因,还是朝廷颁布下去的政策,经过层层传递,早已失真,地方官员借着自身权势,在地方一手遮天,甚至是随意颠倒黑白、歪曲事实,而百姓因为不知情,只能忍受。” “朝廷不能做事不管了!” 第(2/3)页